今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于24日上午9时以热带风暴强度从上饶市铅山县入境江西。受强降雨影响,江西境内各大河流水位上涨,多座大型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其中九江市德安县短历时暴雨频率超百年一遇,丰林站6小时降雨量达358毫米,与江西历史记录持平,最大12小时降雨量达519毫米,超出有记录以来最大值46毫米。
福州三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建国组织公款旅游问题。2013年3月至4月间,福州三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用公款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赴湖南长沙、张家界等地旅游。福州市三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给予邵建国党内警告处分,并责令宝马线上世界顶级博彩公司人员退还个人旅游费用。中国国际商会扩充功能构建宝马线上世界顶级博彩公司商事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7.08万辆,同比下降0.1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77%,占有率比上月下降1.57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29.24万辆、28.56万辆、21.34万辆、9.77万辆和5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34%、18.90%、14.12%、6.46%和3.31%。与上月相比,美系品牌销量增长最快,日系略增,其它外国品牌有所下降。新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要求,首先是遵循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其次是在东中西部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进出口和电子商务规模较大的城市。这也就意味着,新设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东中西部都将会有。
新华社西宁8月22日电(记者 马千里、顾玲、张曦)一座座青灰色砖体的瓦房错落有致地排布在村道两旁,水泥路面干净、平整,村道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新建的广场上一些年轻人在打篮球,吸引了不少老人和孩子围观…… 这是记者近日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仲家村见到的景象。得益于平安区2012年启动实施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三年来,平安区103个村已经全部从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是平安区前些年老少皆知的顺口溜。 “平安区13万人中农村人口比例占很大部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环境卫生却没有提高。”平安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办公室主任刘文荣说,“柴草乱堆、污水乱倒、垃圾乱扔、墙上乱写乱画、乱搭乱建”现象很普遍,环境卫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瓶颈。 平安区区长汪源来介绍,2012年7月,平安区在青海率先启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工程采取“户清扫、村收集、乡清运、区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新建了4个垃圾掩埋场,为全区9个乡镇103个村配备了垃圾收集与清运的环卫设施,组建了250名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队伍,各村还成立了保洁理事会。 记者在三合镇条岭村看到,村里的广场、小卖部等人员密集场所都配上了垃圾箱。副镇长逯和章说:“村民们将自家的垃圾集中到村里的垃圾箱,然后由村里负责收集、乡上负责清运到垃圾填埋场。” 在仲家村,70岁的村民祁统贤身着橘红色的保洁服,正在用手推三轮车运送垃圾。“我每周工作两天,除了照顾村里的花草,还负责打扫公共垃圾,每月可以领到500元的工资。”祁统贤说。 “为了调动农民环保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卫生文明户‘星级评定’,如今我们区已经有‘五星卫生文明户’3714户,‘三星卫生文明户’7429户。”刘文荣说,奖品虽然只是些生活日用品,但许多家庭感觉到这是荣誉,都抢着把卫生搞得更好。 刘文荣介绍,通过三年的整治,平安区农村保洁已实现“四个全覆盖”:村里环卫设施全覆盖、保洁员全覆盖、垃圾清运全覆盖、优秀村全覆盖。现在村村都有垃圾站,公共区域有垃圾箱,家家都有垃圾桶。 通过三年的整治,平安农村的“六乱”现象得改善,现在农村垃圾有人管、垃圾有去处,保洁工程也有章可循,原先脏乱的村庄焕然一新,可谓“户在林中,村在绿中,路在花中”。 三合镇仲家村村党支部书记祁维全告诉记者,良好的居住环境让村民们开始反观自己的行为,他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文明。 “我们现在堆放柴草、牲畜粪会选取僻背的地方,垃圾也不随处乱扔了,大家都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51岁的仲家村村民黄吉琴告诉记者。 平安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升民给记者举了个例子:“2011年以前,沙沟乡大寨子村被人们叫做‘懒汉村’‘光棍村’,全村47个光棍没媳妇。经过建设与整治,环境大大改观,近三年就娶了22个新媳妇,现在这个村被称为‘向阳村’。” “干净、整洁的环境不仅缩小了城乡差距,也改善了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村民们开始认可文明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也非常好。”平安区区长汪源来说。 2012及2013年,平安区平安镇及三合镇相继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生态乡镇”,寺台村等7个村被命名为“生态村”。 据介绍,农村环境尤其是村落布局与城镇相比,更大的特点是居住分散、点多面广,基础设施不全或陈旧老化,这就需要新建或维修。 “刚开始我们只给村民修围墙,建大门,后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涵盖进来,再逐步做到村庄道路全硬化、渠道衬起、桥梁修建、河道改造以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广场的建设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保洁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平安区区委书记陶启业说。 财政上的支持也为农村保洁提供了保障。“资金不到位,基础就不牢。”刘文荣说,2011年至2014年,青海省在全省实施了“百企联百村”“党政军企共建”及“美丽乡村建设”,这些项目在平安区的投入就达4亿多元。同时,区财政也将保洁工程纳入到财政预算,投资在2012年的200万元基础上逐年递增,今年已达到500万元。 “平安区实施保洁工程三年,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农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但是也暴露出保洁成效差异大、进展不平衡等问题。”陶启业说,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日清、周结、季评、年奖励的长效机制,坚持从革除陈规陋习入手,掌握好高原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规律和特点,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睁一眼闭一眼。